贡献一点文字资料:
柏林玫瑰园
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的老百姓没有见过玫瑰,只见过满山遍野的七里香、蔷薇和月月红。他们更没有想到,有一天,高贵的玫瑰会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相伴。
柏林镇与玫瑰结缘,牵红线的人叫吴先强。故事的背景一点也不浪漫,柏林镇在“5·12”地震中有2885户农房损毁,吴先强从别处调任柏林镇党委书记。
去年6月29日,上任不久的吴先强遇见对农业产业很有兴趣的企业家何江。吴先强说:“有什么项目可以在柏林搞?你们不是想种玫瑰吗?欢迎到这里来!”
有人主动邀请,早有打算的何江心动了。但玫瑰,尤其栽种提炼精油的玫瑰,对海拔高度、气候、水源、土壤的要求很特殊。不是想种就能种的。柏林镇是否与玫瑰有缘,还要专家说了算。
半月后的一天,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玫瑰专家苏春江教授应邀到柏林实地考察。他发现,柏林镇的经纬度、土壤ph值、空气湿度、光照、温度等各项指标与保加利亚玫瑰谷极为接近。他兴奋地下结论:柏林镇是栽种玫瑰的绝佳之地!并为柏林镇选定“大马士革三号玫瑰”试种。
万事齐备,何江代表的投资方迅速注册了万山农业开发公司,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搞玫瑰开发。但是,种惯了小麦、蔬菜的农民对玫瑰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玫瑰精油,有“液体黄金”之称,是生产香水和化妆品的高级原料。
犹豫,合情合理。在多年市场经济中经受锻炼的农民“不见鬼子不挂线”,两个月后,报名参加玫瑰合作社的有500户,但愿意缴纳种苗钱的只有100多户,总面积才50亩。
为了推动基地建设,万山公司先后三次组织大户和村社干部赴西昌考察,搬来苏春江教授与群众面对面大讲科学道理,连多媒体都用上了,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见此情形,柏林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加班加点编制玫瑰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赶紧向区上汇报。很快,区长陈朝先带来好消息:项目规划报告以区政府名义上报;市政府相当看好项目前景,同意游仙区发展万亩玫瑰产业基地,首期2000亩在柏林实施;市、区发展改革和农业部门大开绿灯,将给予配套建设资金帮助花农建水池,筑沟渠,修区间作业道路。
利好一出,观望者、动摇者迅速成为积极参与者。种植规模跃升到千余亩,迈过了就地举办玫瑰精油提炼厂的门槛!
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柏林群众是输不起的。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花农代表组织谈判队伍到西昌谈判,每株玫瑰苗价格6元,花农只需投资1元钱,其余5元由合作社担保,万山公司垫资。花农在有收益之后逐年偿还,大大降低了一次性投资风险。玫瑰采收后,公司按最低保护价每公斤6元收购,盛花期平均每亩可产玫瑰花400到750公斤,亩平年收入在2400元左右。
大马士革三号玫瑰来自保加利亚的玫瑰之谷,在国内,目前只有西昌和绵阳柏林镇两地进行着规模化种植。吴先强真切地记得,他将玫瑰一朵朵次第开放的消息,报告给柏林镇重建领导小组组长、区委书记颜超时,得到的回答是干净利落的一个字:“好!”
他知道,更多的“好”还在田野里孕育,将开放在乡亲们的脸上。
作者系绵阳市文联秘书长 杨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