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之我见
俱乐部搞户外骑行运动。一是健身,二是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竞技活动。既然参赛,就意味着名次,在特定的场合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不能入席了。那就必须把比赛放在首位,在竞争中展现水平,赛出友谊。骑车对我来说是外行,但对体育的认知却略知一二,还不算圈外人士。从绵阳的仙海环湖赛到成都的喜玛诺,给我的感觉是骑手们身体素质较差、缺少系统的训练。
很多选手在赛事中很快进入极点,一旦进入便很快败下阵来。很难做到推迟发生极点的时间、以及在短时间内突破极点,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发挥。其实,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素质问题。我们常说一个人素质好,但素质是什麽呢?简单的说就是四要素: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如果在比赛中能做到四者兼备,我想在一般的赛事中拿名次应该是囊中取物。其次,系统的训练对我们的业余骑手来说非常重要,但也的确不容易作到。一是时间,二是场地,三是器械,四是老师。那一样都难得功德圆满。因此,要出成绩,就得因地制宜,另辟溪径。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 合理安排骑行活动
目前俱乐部的活动大多以游玩山水,兼带练兵的方式出现。建议在每月的四个礼拜拿两个礼拜以游为主(隔周),兼带训练。另两个礼拜主要训练。游玩按常规进行。训练时,力争100公里内半天完成、200公里内一天完成。同时,在训练周可以分为两个组,该玩的照旧,该练的就刻苦的练。两者兼顾,何乐而不为之呢。这是耐力和毅力的训练。
二、 平时的锻炼
一周一次的骑游,运动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平时必须注重锻炼。我不是要把大家搞得很专业,难道我们除每周一骑,平时就不锻炼身体了吗?所以大家在周一至周四,每天晨练一小时(也可下午),以30公里的里程为限,逐渐达到一小时之内完成。以提高其拼抢速度。(要有一定的坡度)
三、加强肺活量、调整呼吸
适当安排点长跑和柔韧锻炼,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跑步可以学会呼吸。如果你能自然作到呼吸与步伐同步(如1、2、3、……吸。1、2、3、……呼),你就能过了调整呼吸关。渐渐地你的呼吸就会变得沉长,均匀,再遇极点,几个深呼吸就可调整过来。因为你的肺活量增大,氧气的摄入也就随之增加。长跑的量不少于3公里,在5公里内,以变速跑为主。女同胞有3公里足够,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掌握强度,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男性用时必须控制在30分钟内,逐渐达到25分钟以内。
四、加强力量训练
力量的训练其实始终贯穿于骑游之中,只是量的问题欠缺。因此,必须以辅助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力量。力量的练习不求面面具到,一是腿部、二是腰部、三是上肢。这些训练都不需要大型、复杂的器械,大家在家里就能完成。如,腿部训练可采取下蹲、无依托靠墙座(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大腿成直角,殿部和背部与墙面相贴)锻炼。腰部练习可仰卧起坐、二是找一负重,人站在凳子上,双手提负重,双臂自然下垂,保持不变,慢慢向前弯腰,腿部不能弯曲。当腿部韧带感到最大限度拉扯时,再以腰部之力慢慢带动负重成站立姿势。如此反复。上肢训练可采取做俯卧撑、玩哑铃、握力器、靠墙手倒立等等。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力量训练方面,我向大家推荐“虎62”,他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一定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更系统的训练方法。
任何锻炼都贵在持之以恒,既然我们参与了这项自己喜爱的健身运动,就应该把它坚持到底。训练是一个持久的锻炼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说通俗点,你就当在玩耍,想起了就来两下。但必须每天都有两下,不出两月,我相信你的同事都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哦。另外,体能训练的效果是呈抛物线递进的,一个好的训练成绩之后,就要进入低谷,然后又达到一个高峰,再进入低谷……。但每一个低谷和高峰的曲线都高于前一个周期。这是一个必然。其次,40岁以下的同胞必须记住: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期盼大家以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不断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达到健身、竞技之目的。
劣见,望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