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阳光蜗牛在2010-4-14 上午 10:02:26的发言:
致FOX,
一早我在研究您提供的路线和停歇点,非常详细,但是有一事不明,为什么您没有安排走璇坪姜族乡而是要翻冒火山(地图上看不到这个路)我们拟定的路线都只能是Google上可以看到的302省道。
...绵阳南河坝海拔470米...
以前,原来从北川老县城曲山镇到关外璇坪,治城是很快的,512地震后,唐家山垮下来...就必须走擂禹路。这是个新路,地图上看不到也正常。翻冒火山(2800米左右),下山回到老路上就可继续前行...可一边到老北川治城,小坝,白羊,泗耳,一边到墩上,土门,翻土地岭(2200米左右),凤州。不过,听说土地岭现在隧道已经打通了,不在翻山。当然看到的东西就大不一样了...
说来也怪,千年老主宗选的位置,主传的安全地带都不要了,比如以前的北川老县城治城在关外,为了离大城市近一点,搬到关内曲山,结果地震了,治城还行,曲山非常严重;汶川的老城在绵篪,后来搬到威州,结果地震了绵篪无事,威州建筑内伤严重;青川以前老城在青溪,结果搬到乔庄,结果地震了,也好不到里去;茂县以前在凤仪,现在搬到河边边...汉源以前在富林,现在非要搬到箩卜岗山坡坡上...
昨晚,正好又看了电视里播的《da 3 xia 》这个记录片,其科学的结论就是512地震和气候变化和三峡没有关系---“你不上,滑坡还是存在...”
我也认为,512地震确实和三峡没有直接关系,素不知,为了3xia的泥沙等问题,在长江各大小之流上,大建大坝,还可以发电挣钱养鱼灌盖,像梯田一样,还是梯级的,越堆越高,安逸的很哦。
上海朋友们,要走的这条路线,正好是先人治水的路线图:
也就是这些俗话,或者叫常识的东西:
远水解不了近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哎!上面这些靠天吃饭的东西,不晓得科学不科学?
背景资料:擂禹路
擂禹路由北川擂鼓镇直至禹里乡,起于擂鼓镇柳林村,经禹森茶厂、苏保小学、反背坪、林观庙、老林口、止于禹里大桥。全长约63公里。塌方总量约1800万立方米,堰塞湖7处,桥涵毁坏40余座。其中擂鼓镇至老林口19公里路段,为整个道路的难点,该路段滑坡百余处,塌方量在1600万立方米以上,90%以上路基全部损毁,7座桥梁受损严重。7个堰塞湖处于此段,最大堰塞湖位于元新村,储水量约108万立方米,最难最险段为滴水岩堰塞湖前后各600米处。老林口至范家山段,长约15公里,其中8公里因地震严重滑坡无法恢复原有道路需改道新建,其余7公里为原有林区简易道路。此路段塌方10余处,塌方量150万立方米以上。范家山至鸡窝坪段,长约20公里,此路段全部处于原始森林之中,所有道路必须新修,需翻越海拔2180米的冒火山;鸡窝坪至禹里乡段,为简易林区道路,长约9公里,震后不同程度损坏,修整后可使用。
可以参见石哥拍的部分照片:
http://www.ex-tre.com:8008/bbs2008/dispbbs.asp?boardid=3&replyid=55759&id=7558&skin=0&page=19&star=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9700412741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962358556848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9702505169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9703317616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4 下午 01:41: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