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山地车可以分为几个种类. 主要的前避震型,前后避震型,和无避震型. 所有这些种类的车都是为了在野外或泥地越野而设计的.山地车的特征是有结实的车圈,有为应付多种多样地型而采用的多比例齿轮组,有力的刹车,和手把变速器. 前避震设备是一个有压力吸收器的前叉, 而全避震设备则是更为有利的具有第二个外加的 避震器去吸收来自后轮的冲击. 除了避震带来的明显舒适感外,避震还使在控制方向, 刹车和加速时保持车轮能稳定地接触路面。
道路的选择(转自《野外旅行》)
长途的自行车旅行,对道路要求也比较高。骑行时应选择平坦、易于通行的道路,除迫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去坡道、土道,这对人对车都有损害。因此,只有在土路很明显是抄近,或非去不可的情况下,才能走土路。一般情况下,宁可多走几里,也要避开。
骑车的技术(BMX)
自行车旅行特别是长途旅行,掌握好自行车技术是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体力,保证安全。自行车车座应的调整到什么高度为最佳呢?一般认为该使用低坐垫,其实这是错的。长途旅行时特别注意的是要节省体力。如果调低坐垫,每一次蹬的时候,腿不能伸直,大腿每一次发的力到关节那里就没有了,特别浪费力气,40公里后就差不多快趴下了,不但骑不快,相反还浪费体力。正确的姿势是把车座调高到每一次蹬踏板能使大腿和踏板垂直,这样的话,每一次蹬的时候就能把大腿上所发的力量达到最大,不但骑的快而且省力多了!
骑车速度(转自《野外旅行》)
一般来讲,普通自行车,在体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条件下的长途旅行,速度应持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体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时20公里。自行车旅行贵在保持速度,选择适当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劲拼命骑,没劲步步停的现象。途中休息也可保持每二至三小时一次,不要想停就停,应坚持到时间或预定地点再休息。在特殊的道路条件下行车,适当地掌握行车速度更为重要。无论是山间小路,还是又长又陡的下坡道,车速度即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应因地制宜选择速度。
愛車之簡易檢查與保養(BMX)
為確保單車騎乘的安全與舒適,行前的單車檢查與事後的保養,都十分重要。
1. 輪子:轉動是否正常?輪圈有否變形?是否穩固的裝在前叉及後叉中央?
2. 輪胎:胎紋是否清楚?胎壓是否正常且氣是否充足?
3. 剎車:剎車是否順暢?煞車夾片是否雙邊同時作用,若只有單邊使力,應牽至車店請老 板調整。
4. 輻條:同一輪圈上各輻條 的緊度是否相同?用指甲彈弄看看是否鏗鏘有聲,表示輻條固 定正常。
5. 鏈條:保持潤滑清潔的狀況。鏈條的鬆緊以不超過半吋為限,定期噴防銹油,騎乘完 畢,應將齒輪放至最小的一圈,以防鏈條彈性疲乏變長。
6. 座墊:高度是否調整妥當並鎖緊?座墊面應與地面平行。
7. 車手及車手豎管:車手是否保持平直?龍頭是否有鬆動?
8. 車架:車架強度是否符合需求?車架與前叉有無歪曲?所有螺絲配件是否鎖緊?
9. 腳踏:是否運轉順暢不會側滑?若有彎曲、鬆動、損壞,則應更新。
10. 變速系統:定位變速系統,一次變動一格,看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順暢,則應上潤滑 油。
11. 車燈、反光鏡:前後車燈亮度500英呎內是否清楚可辨?車燈反光鏡是否乾淨?
12. 配件:若裝有水壺架、肩袋、車袋等,應檢查各配件螺絲,是否緊密牢靠?
平日多留意修護細節,可保單車壽命加長,若遇嚴重的 問題,最好送車店保養、而更換零件。
认识避震前叉(BMX)
现在用不到一千元可以买到有避震前叉的自行车,甚至还用上了双肩盖Double-Crown,那么几千元的避震前叉性能上差别在哪里?我们就一般26吋登山车的避震前叉讨论,希望对避震前叉会有深一层的认识。就行程长短来区分避震前叉
看前叉规格,每个人第一个看的就是行程,廉价前叉不谈,市面上比较好一点的XC越野前叉,大多至少有70mm的行程,再上去是80--120mm的避震行程,这类前叉既是欧美的所谓Freeride骑法使用的,它可用于任何地形,甚至挑战那些不用刹车的地形、冲下一些陡的象悬崖一样的坡。现在避震前叉的极限行程大约在160--180mm,这些超级重的前叉一般是配合Downhill下坡赛专用的。通常我们所说的避震行程,例如避震行程70mm,还应包括大约5-10mm的所谓负行程(把前叉向外拉,能再伸展的行程),然后当骑乘者做上车后,前叉又先压缩10-15mm的预压行程(sag),实际可用行程也就剩下不足45-55mm。线圈弹簧、优力胶、气压弹簧
1. 线圈弹簧
压缩线圈弹簧或是称作螺旋弹簧,是应用在机车上历史最久,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弹簧。弹簧的硬度,所谓弹性系数(Spring Rate),代表受力与变形程度的比例。在不超过负荷的原则下,单纯的线圈弹簧在不同受力的状态,弹性系数是固定的,不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再经过过喷漆或润滑, 稳定度和耐用度都很高。但线畔弹簧唯一的缺点是重量,于是较高级的前叉已开始采用重量较轻,但比较昂贵的钛合金弹簧。
2. 气压弹簧
因为空气轻,利用空气作弹簧,应该是很最适合自行车的,而且如果需要不同的硬度,不必更换弹簧,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气压高低就可以了。不过,利用气压弹簧必须要有比较精密的科技,高压气体必须完全的密封,一旦失去气压,就完全不能作用。所以早期气压弹簧有密封的问题,在使用中甚至有突然失去全部气压的情形发生,近来这种个问题几乎不再发生。不过就像输胎一样,没有说完全不需要偶尔打气的。传统的气压前叉还有所谓stiction问题,就是密封高压空气的Seal(油封)很紧密,好像有一点卡住的感觉,在压迫的开始就需要较大的外力,所以它对小幅度的震动反应不是很敏锐。现在采用Negative Spring负弹簧,已基本上克服了这个问题。 气压弹簧在中行程避震前叉上的运用已经得到相当的肯定,但是在长行程式前叉上还无法取代线圈弹簧。
3. 优力胶
优力胶是一种人工橡胶发泡制成的,它的压缩比例不高,大约只有1/3,不能像线圈弹簧一样,压缩比例可以达到1/2。在硬度上它与气压弹簧有一点相似,就是越压到底越硬,但是它在更短的行程内会增加得更硬。它的疲劳强度也不如线圈弹簧,但只要适度的润滑,仍然可以维持很久。优力胶最大优点是质量轻,且具有一定的吸震能力,对高频率小震动反应最为敏锐,表现最好。它最严重的问题是对温度非常的敏感,在低温时会变硬,在高温时会变软。虽然一般人认为优力胶前叉都是廉价前叉,但是现在这类避震前叉是采用线圈弹簧配一段优力胶,加上良好的避震阻尼,仍是一件性能优越的产品。
阻尼(damping)
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个人在下坡赛时,骑过一块大石头没有摔车,避震前叉把冲击缓冲了,可是当前叉反弹时,前叉反弹阻尼不够,前叉反弹过大把车子整个向后掀,从这里可以看出好的避震系统的重要。廉价的避震前叉没有专属的damping系统,只能以前叉本身内外管的摩擦,或是利用优力胶本身一点点阻尼来吸收能量,所以不适宜太烂的路面。传统液压避震系统,通过液体通过特定小孔造成的阻尼来吸收冲击,阻尼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粘度、比重或是孔道的大小来控制,这也一直是各大前叉厂商的选择之一。比较新的是做法是Total air卡式气压匣,就是采用高压气体来做媒介,当气体被压缩后,就变得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粘度,这时就可以用来做为吸震阻尼媒介,它同样是通过改变孔道的大小来控制阻尼。 在实际使用中,一般要求前叉能快速吸收冲击,然后慢一点回弹,所以需要较小的压缩阻尼,而高一点的回弹阻尼。但是在高速连续的大冲击时,太慢的回弹会吃掉前叉的行程,所以在不同的冲击、不同的速度下就需要不同的阻尼,不过到底需要多大的阻尼,这是各前叉厂商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商业秘密。现在最常用的液压阻尼,一般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比重的液压油来控制阻尼,而外部调整在中高档前叉上的应用已相当的普遍;现在更已发展出电子控制阻尼,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控制电耗。
前叉的顺畅性
一支好的避震前叉除了是合适的弹簧与避震阻尼的结合,还必须很顺畅。所谓顺畅:是指前叉从未受力状态、压缩、压缩到底(bottom out)、再回到未压缩状态(top out)的过程没有任何卡住的感觉,或有任何磨擦的的感觉,top-out和bottom-out不能太突然、太重。新的前叉会紧一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原则上应该很顺畅的。前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泥沙等杂物可能会进入内外管间衬垫(pushing)的地方,或是pushing的油脂被吃掉,就会造成不顺畅。不同的前叉厂会有自己不同的润滑措施,ROCK SHOX等厂商采用了开放式润滑系统(open-bath),而最常见的还是安装橡胶保护套避免灰尘泥沙的进入。最神奇的是MARZOCCHI及ROCK SHOX开始采用的油封(seal),它制作精密,不需要保护套既能长期保持顺畅,而又不会因太紧影响顺畅。当然仍有采用传统的油脂润滑的,但为了简化操作都在前叉上加了润滑孔,这样在保养时就不需要大拆特拆,只要拿注油枪灌注油脂即可。
重量和刚性
重量,是XC越野选手异常看重的,但重量其实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数据,因为规格表上显示的数字,厂商可能会通过切短前叉头或漏掉避震或润滑油来得到一个好看的数字。现在来说,一支不到1.3kg的前叉已经很极限了,一般都采用了铝合金抽管的前叉头及内管,有的甚至用上了钛合金。但如果你的体重太重,应尽量避免使用太轻的前叉,因为有可能会因为负荷太大而刚性不够。 刚性,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一般人不太注意或不太了解。当刚性不足,在高速或比较颠簸的情况下,会感觉到车子有一点不听话的感觉,有一点飘飘的感觉。一般来说,Downhill下坡赛和Double slalon双曲赛车对刚性要求较高,会选用内管较粗但教重的前叉,而XC越野选手一般只注重重量。
保养
最后说一说前叉的保养。
不管用什么前叉,都要保持内管的干净。装有保护套的前叉就让它装着,不要耍酷而去掉保护套,否则到时泥沙、杂质跑进去,又得把前叉拆开来洗。前叉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灌油脂或拆开来清洗、润滑。洗车时也应注意检查前叉碗、肩盖、刹车补强板附近、勾爪及碟刹附近的下管部,这都是平时容易出现裂纹的地方。选择好了避震前叉,平时注意好好保养,出去游玩时才能骑的尽兴,安心享受越野的兴趣。
转贴“中国北方自行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