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路标自行车·户外论坛  (http://www.ex-tre.com/bbs2008/index.asp)
--  骑游线路及最新活动  (http://www.ex-tre.com/bbs2008/list.asp?boardid=3)
----  12月25日推荐主题:山地技术训练---单轨骑行(single track)  (http://www.ex-tre.com/bbs2008/dispbbs.asp?boardid=3&id=9127)

--  作者:玉子
--  发布时间:2010-12-23 11:08:39
--  12月25日推荐主题:山地技术训练---单轨骑行(single track)

冬天时间短,不一定要到好远。这周推荐:富乐山上山地车骑行训练---单轨骑行(single track)。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单轨骑行(single track),实际这是山地自行车运动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单轨是山地骑行方式中,越野(XC),全山地(AM),自由骑(FR),速降(DH)...最基本的。

单轨是越野(XC),也就是我们大多数拥有的自行车类型的最高级别的演示。

同时,也是如何拍摄方面的一个大课题。

综合起来:单轨骑行非常有乐趣,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同时风险低...

路况:山路土路较多,水泥乡间路相结合。

 

建议出发时间:早上9:00准时出发。

大家带上:保暖衣服/补胎工具/打气筒等。

安全提示:
(1)骑行请遵守交通规则,请不要到机动车道。

(2)戴好头盔手套等护具。

(3)下坡请提前控制您的车速。

活动原则:本骑行路线是推荐和建议,非组织性和非经营性质。

所有同行人员应遵守:参加自愿,费用自理,后果自负的原则。

备注:
参与人员需年满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建议大家自行购买意外保险。如果由于人力或不可抗因素出现的意外,队伍有帮助及救护的义务,但不承担法律及经济责任;鉴于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我们只做活动推荐和建议,不对活动中产生的任何意外事件负责,请参与者正确评估活动存在的危险性,风险自负。只要参与者参与本次活动,表示完全明知和同意出行的所有细节和原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该图片借用其他网上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3 13:49:56编辑过]

--  作者:夏木六三四
--  发布时间:2010-12-24 10:19:02
--  最近美国的生活趋势是:骑车渐成了中高产的时尚
在硅谷,极端体育是一大时尚。一位早晨四点起床苦练长距离游泳的女士讲,在这里,四十多岁就显得老了。所以,过了四十的人,要不停地证明自己。你在马拉松式的竞争中击败了二十多岁的毛小子,别人就对你另眼相看了。总之,成功意味着奋斗,意味着“过程”。你的整个生活格调,都应该体现出你正在这种奋斗过程中。这才叫“酷”。这也难怪,最近美国的生活趋势是:骑车渐成了中高产的时尚,高尔夫则开始在劳动阶层大为流行。记得著有《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的佛罗里达教授曾经提过,在美国的河上,开着汽艇的往往是蓝领,在那里吭哧吭哧地划船的,往往是些白领精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lemon
--  发布时间:2010-12-24 12:36:33
--  
管TA白领蓝领,归根到底运动才是正理,身体好才是真理。
--  作者:玉子
--  发布时间:2010-12-24 12:37:32
--  
以下是引用夏木六三四在2010-12-24 10:19:02的发言:
《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的佛罗里达教授曾经提过,在美国的河上,开着汽艇的往往是蓝领,在那里吭哧吭哧地划船的,往往是些白领精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空了,我要去找下这本书....


--  作者:夏木六三四
--  发布时间:2010-12-24 14:18:13
--  
以下是引用lemon在2010-12-24 12:36:33的发言:
管TA白领蓝领,归根到底运动才是正理,身体好才是真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极端体育更使人兴奋和激发活力、身体健康

<以下引用>

     另外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她在大科技公司工作,同事平时就不停地互相比长跑、长距离自行车。她丈夫也搞高科技,最近也迷上了自行车,约我出去骑40公里。我一直算是长跑好手,自信不会输给他;但结果是大败而归。心里不服气,现在开始用室内自行车进行训练,并打算冲击铁人三项破三小时的记录。

    那天刚在健身房苦练完,一素不相识的中年男子友好地打招呼,并问起我的里程、时间、进步速度。讨教之下才知道,人家曾经创下一天骑350英里(560多公里)的世界纪录,后因为把膝盖练坏,被迫中断训练,正准备卷土重来……

     这就是我的生活氛围。我工作和生活的波士顿地区,和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旧金山等等,被《经济学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精英城市”。

     《华尔街日报》则刊登一篇文章讲如何进行长距离蝶泳竞争的经验。最近则再发一篇文章,介绍一法学院出身的41岁的女士,拥有两家公司,但热衷于超长距离的铁人三项、山地自行车赛(一天160多公里)。她早晨从六点开始,趁八岁的儿子还在睡觉时训练90分钟,有时则要训练两小时,而且忙里偷闲地每周两次在晚间插半个小时的训练课。她的山地车7000美元,公路赛车4000美元,自行车鞋200美元,头盔200美元,全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但是,她消费和生活的方式,和中国的精英大异其趣。

 

 


--  作者:FOX
--  发布时间:2010-12-24 18:26:5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10116c.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建议(都是老规矩):

1,把马表,水壶,衣架,灯,脚架等等都要取了;

2,头盔,全指手套必备,有护膝更好;

3,天雨路滑,尽量用波箩粗齿外胎和鞋;

4,娱乐健身,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