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野猫大王
-- 发布时间:2009-12-23 4:50:53
-- 穿越张家垭
穿越张家垭 离开了茅垭山和小坪的山路,向左我们走上了那片从未涉足的未知。尽管冬日寒风瑟瑟,枯黄的叶儿栖在翠绿竹林的枝头,但那一缕暖暖的阳光仍轻轻抚过一山的翠绿,闪亮了一坡飘逸的清幽。 那座山,承载了那条盘旋幽闭的小路,它把远离红尘的幻境,随风入心的清香,以及登高俯瞰的豪放和那种美美的意境,都搁在了张家垭陡峭的山路上。小路在阳光下向着山顶飘浮的白云走去,微风拂过,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在这片松竹相拥的林涛中飘洒,在羌山飘忽的云烟里流溢。此时我们醉了,似乎我们真的就是那绿涛中的一叶小舟,在碧水微澜中划开一道波涛,打捞着那份岁月留下的惬意和清幽,捡拾着一种深深眷恋的情绪,漫溢了氤氲澎湃的心情。…… 平整的山道在一潭碧水荡漾的波澜中穿过了四公里的翠绿,在大山人家的院落前划上了句号,这里就是羌山中的解放村。山里的人们很纯朴,他们有着大山同样的特质,所以我一直认为:大山是神秘的,但身居山野的乡亲们却是清纯透明的。他们以山为家,与云共栖,听空山鸟语,任清泉濯心。他们在空灵中放逸了心情,苍老了红颜,而唯一不变的,却是那颗守候一生,淡泊了尘世,淳朴善良的心!告别乡亲们的那份古道热肠,我们自以为是的向右冲上了一条陡峭羊肠的山道,极尽可能地向守候在那里的乡亲们展示了山地车骑行的风采以及我们那点极不成熟的“车技”。我们走过羌山的小屋,穿过茂密的丛林,空旷的山野隐约传来阵阵急切地呼唤声,直觉告诉我们可能走错了路。当我们回到解放村时,善良的乡亲们还等候在那里。我的心湿了,我感叹在岁月流转的长河中,在隐逸寂寞的山林里,虽然没有高山流水般诗意,也没有别离的惆怅,但大山却把一个个超然的魂灵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小路继续在丛林中穿越,山地车开始骑我们了,那布满凹凸不平的石块的山路,就是一道阻止穿越的屏障。汗水顺着面颊滑落在山林的枯叶上,头部蒸腾的热气漫溢在密密的林涛中。我们时而扛车,时而手提,无奈时还强行拖着山地车任其在石上跳跃。在这寂静的山路上,我们踏着枯叶,付出着比骑行还要多的汗水。不过,张家垭那与世隔绝,原始清幽的美奂却洗去了我们一身疲惫,涤荡了经年的风尘,我们得天独厚寻得一席清幽,享得一心的清净。走在落叶铺满的小径,徜徉在幽幽的竹海中,我们遐想的思绪穿越了时空,似乎与竹为伍的竹林七贤、郑板桥亦在竹林举杯邀月,泼墨佳句,写意石竹……。张家垭的竹绿是一幅浓绿的画,是一道清幽的情,是一曲婉转悠扬的笛。此时我想起了元末清初鲍深有 “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的佳句,用它来描摹张家垭的山道丛林一点也不为过。 站在高高的垭口,满山的松竹折射了我们的视野,在那块平整的坡地上,我们任山风拂去一身染满竹香的汗水,让美美的惬意继续在心底。梦幻般的意境滞留了行路的脚步,双目久久地踯躅在这片碧波的翠绿上……。 下山依旧像上山那样艰难,但距离却短了许多,当我们辗转山林再次抵达通口时,西斜的阳光已在通口河上泛起了一道粼粼波光……(2009.12.1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sdc100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sdc1000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sdc1000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sdc100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