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野猫大王
-- 发布时间:2008-6-22 6:17:19
-- 邓通受阻 泥行马鞍
邓通受阻
泥行马鞍
北川的陈家坝,是5.12造就的重灾区之一,很久就想去看看,无奈交通线条条受阻,难以前往。最近,从新闻媒体上感到,没有一点关于北川邓通公路的报道,因此我估计邓家到通口的路应该是畅通的。于是我决定从绵阳-青莲-西屏-香水-通口-邓家绕至陈家坝,然后再经桂溪回绵阳。 2008年6月21日,我早早的驱车出发了,刚过平政桥老天就下起了小雨,但我仍义无反顾地按计划行事。一路上,我越过大地震赋予的残垣断壁,感受着倍受地震和唐家山水患威胁的村民那期盼和无奈的目光……。我匆匆离他们而去,酸楚的泪流在心里。约八点,我来到了香水吊桥,通口河上横跨的铁索桥一如既往地俯视着碧绿的流水,地震中它经受了检验。桥下不再有拍打岩石,奔腾咆哮的江水,留存的只是被山水洗劫后损毁的道路,以及能彰显它澎湃滔天曾到达过的高度的痕迹。从吊桥到通口,由于很多地段受山水的侵扰,卵石裸露,坑洼不平,骑行比较艰难,加之下雨的影响,不时有较小的山石飞落。路边,到处可见在地震中滚落下的巨石。经过艰难的骑行,大概在九点过到达通口。通口,也属于灾区,但和我想象中的灾情却相差甚远,那里没有一间倒塌的房屋,受损的仅是屋面的小青瓦剥落,居民的生活基本正常。 出了通口,青山绿水映入眼帘,群山在烟云中若隐若现,通口仍然是那样的美丽!我沿着邓通公路向山上蹬去,一过通口电站,山道就变得破碎不堪,沿途到处都是突兀的山岩,松散的山体似乎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在伤痕累累的山路边,躺着滑落的巨石,在它的下面则是面目全非的公路护栏。滑坡,造成了公路桥涵的坍塌,道路塌陷,路面上地震造成的纵横向开裂随处可见。山道上没有一个人,非常寂静。车行其上,耳旁除了风声,雨落山林之声清晰可辨。我知道,在这样的时节,在余震不断的时候,是没有人涉足这样的地域的。要确保安全,就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声音和状况都不能错过。一路上,我在雨中警惕的听着,仰天望着,不觉中来到了一段已被清理,但道路仍未被打通的滑坡地段。壁立的山体直插云天,从脚到顶,全是苍黑的岩石。有些突兀的山石因地震已经非常松散,稍有震动都有可能崩下。这段路,大约有四百至五百米长,当你走进它,看到那黑色的山体、黑色的路面和满天的乌云及崖边公路的残垣时,真的是一种恐惧袭来,令人胆寒!我不敢久停,毛骨悚然地钻进“黑暗”,冲向滑坡体的彼岸……、结果,在一大堆山石面前我驻足了,道路就此阻断,不可逾越。我掏出相机留影后飞车离去,当再次来到通口时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在泥泞中又奔向了马鞍山。 地震后的山路都很难行,特别是马鞍山的泥泞让我和我的车车吃尽了苦头。马鞍山路段,滑坡较少,地震带来的损毁较轻,只有一处农舍被从天而降的巨石压过。其他情况和地震前没有两样。下午三点半我翻越马鞍山来到永安,这里忙碌的抗震救灾情况和大山深处山民的麻将形成鲜明对比。我搞不懂,山里山外地震损毁迥然不同? 5.12后,我在永安为灾民三次搭过帐篷,所以没有再拍照而直接奔向绵阳,五点三十分回到家,共计行程约160公里。遗憾的是,陈家坝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15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1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1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18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0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2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3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5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6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28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31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34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38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41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43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44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45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47_neo_img.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2450_neo_img.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2 下午 06:26: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