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大伙儿早早起床,骑车从徐塘出发,爬药丛山的连续上坡。药丛山海拔1900米,坡度呈Z状,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停停走走,还遇上了放牧老人和他的羊群。快到达山顶的斜坡上,淌下来一汪泉水,甘甜可口。同行老吴径直把水壶里的水倒掉,换上了泉水。药丛山下坡的半山腰,观赏到了珙桐花。珙桐,花奇色美,花瓣洁白色呈鸽子状,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孓遗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
药丛山的下坡路标第26公里处,往水田乡下山的路口。听柠姐说这个路口是孟队一开始专门问老乡了的,不得不佩服孟队的运筹帷幄。中午在水田乡吃了午饭后,孟队和柠檬,老兵三人出去咨询了老乡。回来后神神秘秘地宣布:下午带大家穿越茶马古道,13:30分我们从水田乡出发。有着户外经验的孟队(后来在平南吃晚饭听蒋哥说的)找当地老乡当向导,为我们这次穿越有很多岔路口的山路带路起着关键作用。否则我们当晚真的当了山大王。
下午穿越很艰辛,有些路段陡峭狭窄,年久没有人走过的茶马古道,老朽的树木斑驳的倒在路上,本来行走都很困难,还要推车前行,就更加艰难了。同行的三尺,任哥,孟队帮我们几位女士在危险路段扛车,在此感谢他们三位的热心帮助,谢谢!一路上,最让人惊悚的是草丛和树丛中有蚂蟥!大家虽累,很辛苦,却也不敢坐下来休息。在快到山顶的路段尤其陡滑,连牛人柠檬都在这里摔了一跤。在大家都很疲劳的时候,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让穿越之路见到了希望。带路的老乡就此返回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艰辛印证了这句话。推着自行车,路很狭窄,有树枝和草丛阻力,下坡又陡又有惯性,速度稍不控制好,就会摔得车翻人仰的。到了晚上7点,走了这么久终于见到了一户人家,我们走在最后面,原本以为到公路了。推车到了住家户那里一看,原来还在半山腰。
稍适休息加水后,我们又急着赶路,大约半个小时,下到了山脚下。天漆黑了。不知什么时候,同行的柠檬,三尺,任哥和我们走散了。剩下了8个人,电筒只有4个,沿着河边的狭窄有稀泥和石板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急速的往前赶。走在前面的老兵,凌姐,我,我们都摔跤了,可全然顾不上这些,爬起来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路好像越走越远,走过一座山,前面还是座座山。走了快一个多小时的时候,大家顾不上饥渴,很着急的是怎么还没走出山路(之前问了老乡说走半个小时到公路)。大伙儿心里都暗暗失望了,都觉得是迷路了,电话也没信号。不知后面是谁说了一句,都这个时间了,就算走错,也得继续往前走。我们无可奈何地沿着一不注意会滑入河沟中的小路继续急匆匆的赶路,几近崩溃的体力和当时迷路绝望的心情无以言表。这一生都让人难以忘记。
在河边推车上了几个陡坡,再往前走,意外的碰上了柠檬,三尺和任哥。大家喜出望外,至少我们团队人齐了,又多了一份精神力量。前行半个小时后,前面的路虽然很烂,但是越来越宽了,而且有了路标,大家欢呼雀跃。终于又见到了几户人家。问了路后,我们冒着小雨骑行了半个小时,在晚上十点半,到达了平武平南,当晚在这里吃饭,住宿。后来才知道当天凌姐,老兵,孟队都被蚂蟥咬了。
第三天早上,我们从平南骑行返回了绵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在崎岖的山路,翻山越林,攀悬崖,累的迈不动腿,有时候风景也顾不得赏······
可是,不知为啥,走了这一趟,还想下一趟,就像中了毒。
借这首户外之歌,结束我们的惊险刺激之旅--晨曦文 FOX圖